我儿子5岁半,常被我喻为“小小梦想家”,我因此感到很欣慰。可渐渐地发现很多时候面对他“幼稚”的愿望,不知该如何回应和引导。
①不符合实际的愿望。比如,带他去迪士尼游乐园玩后,他梦想拥有游乐园里所有的毛绒玩具;去了动物园,他说想养一只老虎。事实上有很多愿望是不能实现的,这时我不知道该如何跟他合理地解释。
②一时兴起,经常变换。我发现孩子的愿望会经常随环境和兴趣而改变。比如,大概3岁半上幼儿园时,他的理想是长大了当老师;没过多久爷爷腰疼,他又说长大不当老师了,要当医生,谁有病就给谁看;国庆大阅兵的时候看到电视里的领导人检阅,又说以后要当领导,带我们去天安门看表演。也许不久他的理想又变了,而且现在他似乎很喜欢做“等我长大了”之类的承诺。
③因为自己的梦想会搞小破坏。比如,梦想乘坐大帆船,就会把我的鞋子偷偷放进水里,假装是远航。
这些幼稚的愿望有时会惹得我哭笑不得,请问应该如何正确引导才能对他有益?
——潼潼妈妈
“小小梦想家”这个比喻很恰当,它反映了幼儿末期孩子心理发展的一个明显特征,即想象力的发展非常迅速。因为对他们来说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想的,他们的思维很少受约束,可以自由地在自己的想象的王国里畅游。我们可不能小看这种幻想的价值,它不但给孩子带来了希望和快乐,而且也是孩子未来思维和创造力发展的萌芽。
幼儿期孩子想象的主要特点是以无意想象为主,有意想象开始发展。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孩子最初的想象往往是无目的的,往往由外界刺激引起。像您孩子的“不符合实际的愿望”及“一时兴起,经常变化”都是这个特点的具体表现,孩子的愿望是不稳定的,而是随环境和兴趣而改变。其二,孩子是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而不是追求想象的结果。通俗地讲就是孩子只觉得想象的过程很有意义,而不去在意能否实现。所以,成人看起来就感觉孩子说话不负责任,随口说出来,根本不考虑结果。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想象的目的性会逐渐增强,逐渐会表现出目的性和相对少的特点。
孩子的第三个表现体现了幼儿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进入幼儿期以后,孩子探索客观世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孩子会对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或通过动手拆卸东西等来探究各种现象。这对孩子思维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疑问是知识的钥匙”。在生活中,如果细心观察不难发现不同年龄孩子提的问题也不相同。如3岁的孩子经常问“这是什么”;4岁左右的孩子会经常问“这是做什么用的”;而到了5岁以后,孩子产生了对因果关系问题的兴趣,比如经常问很多“为什么”,有些问题甚至成人都难以回答。而您的孩子是把这些问题变成了探究性的活动,把您的鞋子放在水里,这一方面说明他对船在水上航行这个现象非常感兴趣,同时也希望自己尝试这个过程。他从这个过程不但体验到乐趣,也会对沉浮这个现象有一个直观的理解,这也许会成为他日后对此方面进一步探究的基础。
对于想象力好的孩子,家长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孩子的兴趣,为孩子提供各种环境促进其创造性的发展:可以带孩子到适合他年龄特点的科技馆去了解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可以给孩子买一些科普书籍,如《十万个为什么》和《安徒生童话》,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读,注意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还可以利用游戏的形式让孩子把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愿望通过游戏表现出来,比如可以给孩子准备多种可以操作的玩具材料,如积木、积塑等可以随意拼插的玩具、颜料和画笔、水和各种可以漂浮的材料、橡皮泥等,这些可以让孩子随意摆弄和操作的材料能够促进孩子想象力的进一步发展。我想如果有了这些玩具,孩子就会把注意力从鞋子转到其他方面了。